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

縣118-(1)泰雅族原鄉之旅

(本次記錄為逆椿記錄)

縣118,起點位於新竹縣竹北市舊港附近,與舊台15線(今竹73線)以T字路口交叉
終點則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羅浮村南邊,與台7線北橫公路以T字路口交叉
全長為59.31KM




今年5月下旬,筆者在退役前夕
選擇以這條縣道紀錄做為退役的紀念



羅馬公路起點,亦是縣118終點
羅馬公路,這個看似浪漫的名字,
事實上路名源自於該路所連接的兩個地方-羅浮馬武督

台7線/縣118交叉路口
台7線在過了縣118後便從20M一下縮到6M以下…
而縣118的桃園縣路段也大約是這樣的水準

縣118終點牌
這天是假日,很多的自行車族來到這邊,但大約有一半已經準備下山
另一半中,有一部分是打算再挑戰拉拉山或跑雙北(北橫+北宜)
只有一小部分要進入縣118

縣118終點入口處
到關西尚有21KM,但到縣界就要一個小時車程
起點段比較特別的是路邊的竹林,這是復興鄉的特產之一-綠竹筍
路邊的機車相信是要去採收的

開亮頭燈告示
目前全台大多數的主要山區道路都有要求全天開頭燈

樂信瓦旦紀念園-1

樂信瓦旦紀念園-2

樂信瓦旦紀念園-3

(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)
樂信·瓦旦 (1899年8月16日-1954年4月17日),泰雅族賽考列克群人,台灣原住民的意見領袖之一,在國民政府白色恐怖中遇害。
1921年3月台灣總督府醫學校(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)畢業,1921年10月返回泰雅族部落,歷任駐守高岡、角板山、象鼻尖石等地區的公醫,一方面從事現代醫療並且傳授族人助產知識,對在原住民居住地區推展近代醫療貢獻極大。另外樂信·瓦旦也常居於日本人與族人之間協調,全力爭取族人享有近代文明生活方式。1945年4月樂信·瓦旦被聘為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。
1949年11月遞補當選第一屆台灣省參議員1952年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,於同年11月國民政府以「高山族匪諜案」罪名,將樂信·瓦旦逮捕下獄,1954年4月17日樂信·瓦旦等人被處決。 
樂信·瓦旦在議會常常提案爭取族群權益,如增加原住民民意代表名額、設置山地行政管理局、山地行政一元化、培養原住民人才、協助復興山地農村生活等。


原來他是這麼偉大的人,拍攝當日我完全不知道…
當心自行車警示
這裡假日有時會有自行車騎士死命的踏著踏板,還請大家路經這邊盡可能禮讓
但也請自行車騎士們認清自己是慢車的事實,盡可能的靠路邊騎
這天筆者就見到不少騎車騎在路中間,被後面汽機車叭…

遠眺羅浮村
這樣看起來有一點盆地的味道?
不過真的是有種世外桃源的感覺

遠眺復興村(角板山)
在溪口部落有座溪口吊橋可以通往角板山
但只供行人使用,這次沒有機會造訪

溪口部落入口意象
溪口部落,原名溪口台,泰雅族語意為延伸的台階
這足以說明溪口部落是落座於台地上
溪口部落目前分為上溪口與下溪口
羅馬公路經過的地方為上溪口
而溪口吊橋則位於下溪口
溪口部落一景

溪口部落一景
枕頭山抗日事件明治39年(1906年),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,制定「五年理蕃計畫」,決心採取強硬的手段,以軍事武力為後盾,打算使全台所有原住民部落於五年內完全歸順。次年,便爆發了「大科崁戰役」。這場戰爭,台灣總督府動員1200名軍警,與泰雅族人在枕頭山僵持40餘日,後來日軍陸續增援, 最後才以優勢武力攻下枕頭山。枕頭山失守,日本的殖民統治終於進入角板山。台灣總督府專賣局順利深入山地,測量土地,調查森林資源,埋設基石。而不願歸降的泰雅族人只好往深山撤退。

所以抗日原住民不是只有霧社一處,
各地原住民在日軍深入山區時多有過抗日紀錄
奎輝村
奎輝,泰雅族語意為「鹿角」
據說中古時此處山羌、水鹿群集,因此而得名
奎輝村目前有五個部落,由上游向下游依序是:
嘎色鬧、上奎輝、中奎輝、下奎輝、枕頭山等五部落
其中縣118路經的是中奎輝
在進入中奎輝前的左側山路可通往嘎色鬧、上奎輝等部落
下奎輝則是在過了中奎輝後的右側小路可抵
至於枕頭山部落則是落座於石門水庫對岸,目前似乎只有水路可抵

這邊有更多對奎輝村的介紹:http://fuxin.tw/khv/

奎輝村一景

奎輝國小
過了中奎輝後,有幾處可以拍攝石門水庫的地點

石門水庫上游
再來進入了長興村

長興村的公車亭
如果我沒記錯,這是萬能科大的協助下彩繪的
長興國小-羅馬家園原住民資源教育教室
這似乎是用於推廣原住民文化的一個景點,
由於沒有進去,所以不太清楚詳細情形

長興國小

長興村內有上高遶、中高遶、下高遶、高遶坪
與長興村所在地的竹頭角等五個部落
竹頭角原名喀拉,其祖先於乾隆年間由南投遷來,
因喀拉發音像閩南與之「角」,因而得名竹頭角。
現今竹頭角為長興村最大聚落,
而四個高遶部落則散居於縣118兩側山區裡

落在地面的桐花
5月下旬的桐花已經快過時節了,
不過山上天氣比較涼,還是能看到一點

上高遶-桃源仙谷
上高遶算是的四個高遶部落中比較接近縣118的
但居民不多,似乎有些仰賴桃源仙谷所帶來的人潮

桃園/新竹縣界-關西鎮界
過了上高遶,隨即進入新竹縣

桃園/新竹縣界-復興鄉入口意象
拉拉山上的高冷蔬菜很好吃,
有時山上的農家會下山來大溪賣,
不想跑太遠的遊客可以去大溪各市場碰碰運氣

桃園/新竹縣界-復興鄉入口意象2
當然原住民也是復興鄉最重要的住民。

進入新竹縣之後,道路變成了雙向道約12M寬。

縣界附近遠眺馬武督
看起來還很遠,但這是新竹離縣界最近的聚落

馬武督入口意象
相較與桃園縣內的部落,馬武督部落就比較沒有山區聚落的感覺
居民大多散居於縣118沿線

門牌?上面應是原住民語
這個在桃園縣的部落就沒見到了,也許是階級象徵?
馬武督部落是目前唯一被歸類為平地山胞的泰雅族部落
「馬武督」在泰雅族語原稱『武督』,係指人員物資匯集處的含意,
於日據時期改為『馬武督』並沿用至今。

馬武督也是縣118沿線最後一個原住民部落

錦山里一景
錦山社區是縣118第一個客家聚落,也是錦山里的主要聚落

台3線/縣118交叉路口
到了台3線,羅馬公路也告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